谢谢您的支持,
所有赞赏将用于建"数字叶氏"
关于字派搜索:将要搜索的字派【不要隔开】在右上角前的方框内输入后点击
就行!为方便浏览,会将搜索结果的字体加大,变红!
茜畴行政村位于东阳市东部,由茜畴、红旗二个自然村组成,有近1700人,大部分都是叶姓。
叶出于沈,楚令尹沈诸梁食采于叶,故称叶公,后遂以为姓。叶氏南迁之始祖叶望,字世 贤,雁门太守,汉末时为光禄大夫,灵帝时弃官归隐,人称“楼舟先生”。建安二年(197年)由青州渡江而南下,侨居丹阳之句容(今江苏省句容)。五世后,叶公沈诸梁四十五世孙晋代中书郎折衝将军、括州太守叶俭,携家居松阳,后裔散居浙江各地,东阳叶氏多为其裔。
茜畴象山叶氏为东阳较早迁居的姓氏,始迁祖为叶俭廿七世孙叶质,生于宋政和甲午年(1114),卒于淳熙丙午年(1186)。
叶质,字道德,号茜畴居士,行万十。原居括苍(今瑞安)芝田八都铺底岗。“学充于胸、行表于世,隐居乐善”。宋绍兴五年,诏举孝廉卓茂之士,敕州县搜罗巌币聘英豪,叶质乃应诏,对策内廷,授修职郎浦城县丞。在位期间,靖恭廉厉,素养志操,丝毫不变其旧,自奉甚约,凡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,恪尽职守,不管多么纷扰烦忙都能努力去做好,所以在同僚和百姓中口碑绝佳。于是,朝廷破例授秘书郎,之后,又升郓州司理参军预内铨驾部员外郎,出知婺州。在任婺州知府任上,“政尚宽惠,劝课以勤民,兴学以育才,表善以励俗”。婺州百姓将他比作父母。后复调浙东路提刑。提刑,就是提点刑狱公事,设于各路(行政单位),主管所属各州的司法、刑狱和监察,兼管农桑。其官署称“宪司”。这个职务专司人命,责任尤其重大。叶质尽心尽职,按照大宋律法、兼顾情理,不以上官的意志,不以关系办案,谨慎公平审理,从不草菅人命,“江东之民赖其生全者甚众”。
淳熙初年(1174),叶质年老体弱致仕,过东阳象山,见其山水秀丽,遂卜居于象山茜畴之野,自号茜畴居士。并在门额题上“南阳正宅”。
关于“南阳正宅”和“南阳世家”,茜畴叶氏对其为何这样称呼,有些一筹莫展。族里原来有一门台,上书“南阳世家”,村里的有心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拍了一张照片,虽然照片中的门台有些破落,但总是给人们留下了过去的记忆。按《象山叶氏宗谱》记载,“南阳其始祖大中尉肇家之地,括之所出者,署之所示不忘本也”。“而以南阳名郡者何也?蓋叶氏之望多居南阳。南阳之叶散处天下,皆为名族”。此二点可以解释“南阳世家”的来历。
茜畴是一平旷之野,一个山水绝佳之地,围绕着村庄有连绵的群山。“地自马鞍山?嶁连属贯珠,外有巨嶂横列,相为主客”。当地人有“五指朝山,水轮推磨”之说。所谓五指朝山,说的是周围东有石壁仙女、西侧马鞍山、南进龙山、北有黄龙山等五座大山,好像是撑开朝上的五指。而“水轮推磨”是指发源于黄龙山的大溪和麻涧之水汇于鹭鸶石下深潭的自然景观。“其石在深潭中,出水丈许,春至水溢,群鹭萃集若堆皓雪,亦一奇玩,一时形势端凝,气宇开爽”。
生活在其中的叶氏族人在自然美景的基础上,还锦上添花,精心营造着家园,打造宜居宜乐的生活环境。如始迁祖叶质迁居后,在宅前开挖宅前塘,在塘之上营造花台一所,杂植花木竹草;后人相继营造了耕乐轩、小桃源、南园等景点。引得本地和外府县的风雅之士纷至沓来,观赏游览,吟诗作文。
茜畴村叶氏遵奉祖辈诗礼传家、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,在农耕之余,不忘教育,将一些族中较为优秀的子弟送到附近的石洞书院求学,其他儿童少年延请当地或附近州县的名儒作为西席,为他们开蒙解惑。从叶氏迁居茜畴以来,数百年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。南宋有贡入太学的叶彬,任南丰县令的叶义,古田主簿的叶纯,精通易学和术数的叶承都......明代中叶,涌现出了叶骥、叶沂、叶鹤、叶凤、叶一鹏等优秀才俊,以圭臬定一乡,招致四方贤士大夫前来学习交流,一起赋诗言志,一时蔚为大观。叶氏宗谱诗集中留存的的作者有上百人之多,有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先生、有当地的一些名流如陈樵等,说明叶氏在文学方面有相当的成就,交游也相当的广泛。
叶氏对文学艺术等传统文化孜孜以求,以著述为乐事,几百年来有以诗集为主的书籍刻印于世,惜时间久远,至今未能确认是否有留存于世者。主要有《茜畴丛林集》《聩樵稿》《蚓鸣稿》《野云集》《狷斋稿》《鱼鸣藁》《南园避暑诗》《庆源居士新居咏》《游小桃源诗卷》《叶氏诗录》等。
叶祖俊杰公,讳恢,字国卫,号仰斋,令问公之孙、嘉谟公之三子、叶公沈诸良八十八世孙也。原洪都龙兴府豫宁廉村(今江西武宁县罗溪乡廉村)人。生卒年难以确考,约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年间(1195—1200)。
详情
CopyRight © 2025 叶氏百科 粤ICP备2021114694号-1
技术支持:叶子杰 微信:17788855055
助人渡己 ◆ 和谐进取